近年來我國很多地區出現了一種新型的養魚模式——“跑道養魚”。養魚人通過增氧、加速水流,使魚兒好似在“跑步機”上跑步,進行有氧運動,足夠的運動量使魚肉口感更佳。與此同時,“跑道養魚”還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跑道養魚”模式的特點、關鍵技術及養殖案例。
這里的魚兒會“跑步”
群山環抱的浙江省麗水市老竹鎮,距離麗水市區25公里。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動物醫學系老師、浙江省科技特派員惠天朝的“高效無公害池塘循環流水養魚技術與示范”項目在這里落地推廣,當地人俗稱該項目為“跑道養魚”。
“跑道養魚”主要是通過水泵讓水流動起來,同時池塘內建設若干水槽,在槽兩端設鋼絲網和沉淀池用于攔魚與收集污物,將養殖過程中產生的食物殘渣、排泄物等進行過濾和沉淀。通過技術處理,“跑道養魚”可以確保養殖池內水質干凈,甚至不需要對外排水,對周邊環境幾乎是零污染。
麗水市十里荷生態休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現在建有3條這樣的養殖“跑道”。3條跑道面積約為330平方米,每輪養殖銷售收入34萬元,除去成本20萬元,實際收入約14萬元,經濟效益遠高于傳統養殖模式。
在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橫山鎮張家村萬康清水魚專業合作社的高密度養殖池里,也有一群會“跑步”的魚。合作社通過增氧、加速水流,使魚兒好似在“跑步機”上跑步,進行有氧運動。這些魚線條好,身體棒,人一走近,活蹦亂跳,水花飛濺。
合作社負責人張土森在水產技術推廣部門的指導下,在12畝的魚塘內建成兩個長23米、寬5米的水泥池(即養殖跑道),里面放養鯽魚和唇魚苗。每個水泥池的兩側與魚塘相通但用攔魚柵隔離,進水口側各安裝一臺“增氧推水”裝置,通過鼓風機推動水流、增氧。“魚兒住在高密度養殖池,通過增氧、加速水流,就像裝了個‘跑步機’,幾乎24小時不停做有氧運動”。
張土森介紹,這樣養出來的魚成長速度快,一年可以養兩輪,3月份試水投入2900千克鯽魚苗和900千克唇魚苗,5個月后,成魚產量分別達8000千克、2300千克,按每千克售價18元計算,收益是傳統魚塘養魚的4~5倍。這些鯽魚吃的是植物飼料,又有足夠的運動量,魚的肉質口感非常好。
何為“跑道養魚”
這是一種建造在池塘中的“類養魚網箱”設施,即生態高效的水產養殖裝置,因其形狀似“跑道”,故稱為“養魚跑道”。“跑道”前段是推水增氧裝置,中段是養殖區,末段為除污裝置。前段的推水增氧裝置是將水增氧后推入養殖區,使“跑道”水體24小時循環流動,讓魚在流水中“健身跑步”的同時,獲得充足的溶氧量,使魚更健壯,并實現高密度養殖;除污裝置將養殖區域的魚類排泄物及殘餌收集起來并排入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處理后的水回流到池塘。這種流水循環將傳統的全池塘養殖變為集中圈養,形成“小面積養魚,大面積養水”的水產養殖模式。這種集中養殖、集中除污的模式,實現了養殖污水零排放,提高魚肉品質,增加養殖產量,提高水產品安全度,方便捕撈,提高經濟及生態效益的目標。
“跑道養魚”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工廠化標準生產,質量可靠;二是模塊化設計,現場安裝簡便、快捷;三是可懸浮式移動設置,不毀塘,無基建,不怕澇;四是加壓式推水增氧,增氧效能提高;五是集中自動排污,治水效果佳;六是變頻式電氣,高效節能省電;七是進出水可調控,養殖適應性強;八是遠程智能監控,生產全程實時掌控。
“跑道養魚”技術系統
1.高效集污過濾系統。把魚的糞便集中收集處理,再通過水質生態處理,做到養殖尾水循環利用,能夠減少水源污染,達到養殖廢水零排放。
2.物聯網實時監控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布局完整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方便養殖戶隨時隨地掌控和監測魚塘情況,并基于云計算、云存儲技術,提供水產養殖物聯網云服務,全面實現設備遠程監控和養殖數字化管理。
3.不間斷循環流水增氧系統。針對魚類喜歡搶水的習性,建立不間斷循環流水增氧系統,強健魚類身體機能,達到生態化養殖的目的。
4.懸浮系統。每條跑道底部和兩跑道間鋪設有高密度泡沫塑料及存水管道,當泡沫在水中的浮力與跑道自重基本持平時,跑道整體呈懸浮狀態;當跑道底部存水管道內的水通過空壓機充氣將其擠出時,因浮力增大超出跑道自重,跑道呈漂浮狀態。
5.遮陽系統。每條跑道上可加裝遮陽棚。安裝時跑道上方先安裝龍門架,龍門架通過橫檔、斜撐相連。遮陽布安裝于龍門架頂上,通過減速電機的轉動,實現齒條伸縮,齒條與遮陽布相連,同步實現遮陽布的伸縮。
6.吸污系統。跑道尾部設有兩道吸污槽,吸污板安裝于跑道底部,板上安裝有吸污管,連接至跑道上的吸污泵。吸污板通過多重纏繞于驅動輪上的鋼絲繩,減速電機的轉動,由電氣控制系統實現吸污板左右往復運動,同時吸污泵通過吸污管將沉降于集污槽底部的污水抽至岸上的污水沉降池。
“跑道”養殖系統構建實例
池塘內循環流水跑道養魚系統通過增氧、加速水流,增加魚兒的有氧運動,實現了傳統養魚向現代養魚模式的轉變。這種新型養殖技術比傳統養殖方式更高效。“跑道養魚”生產的水產品,品質好、安全可控,符合現代人對食品安全的要求;“養魚跑道”還具有養殖污染處理功能,符合綠色生態的要求。下面以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泗安鎮禧祉村的長興喬子周家庭農場池塘循環水“跑道”基地為例,介紹池塘循環水“跑道”養殖系統的構建。
“跑道”養殖系統建設
長興喬子周家庭農場池塘循環水“跑道”養殖基地總面積80畝,分為生產管理區、“跑道”養殖區、生態凈化區和尾水綜合利用區。
1.生產管理區。主要包括辦公室、檔案室、實驗室、藥品倉庫和飼料倉庫,以及設備房、工具房、值班室,全部由標準集裝箱改造而成。為提高土地利用率,除辦公區前面進行適當硬化,其他地方全部進行平整并綠化。
2.“跑道”養殖區。水槽編號1~8號,池底用鋼筋水泥澆筑。推水區由不銹鋼材質的氣提式推水部件構成;流水養殖區為鋼筋混凝土磚砌水槽,長28米×寬5.25米×高2.5米,表面涂刷水產養殖專用涂料;集污區長35米×寬3米,配吸污裝置平行車和強力自吸泵;水槽微孔增氧管預埋水槽墻中,納米增氧管和增氧盤延伸至水槽中。推水和微孔增氧分別由1臺5.5千瓦羅茨風機串聯集中供氣和推水,并多配1臺備用。配30千瓦柴油發電機1臺和自動化配電設備,以防斷電。水槽和外塘安裝自動監測探頭,實時監測水質變化。
3.生態凈化區。外塘由低洼沼澤地改造而成,水槽垂直方向壘土構筑180米擋水壩。近“跑道”出水區域,依次種植荷花、菱角和蘆葦,其他區域種植或自然生長水花生、伊樂藻、野茭白等,吸附水體懸浮物和利用營養物質。每667平方米(1畝)水體放養鰱30尾、鳙15尾、黃尾密鲴15尾、青蝦種蝦15千克,以及少量鱖魚、鯽魚,不施肥、不投飼,兼顧水質凈化和生產效益。同時,“跑道”進水區域安裝噴水機和底部增氧,增加進水溶氧;順“跑道”推水方向在外塘設置3臺水車增氧機,推動水體流動。
4.尾水綜合利用區。綜合利用180米擋水壩,擋水壩兩端較寬,建設長25米×寬16米的溫室連棟大棚,其中前置連棟大棚內建設沉淀池收集養殖廢水;擋水壩中間較窄,建設長130米×寬5米的標準塑料薄膜溫室走廊。連棟大棚內種植蔬菜、圣女果,溫室走廊種植橘子、無花果等。利用潛水泵從沉淀池中抽水,用于大棚蔬菜、瓜果灌溉,使“跑道”養殖廢水得到有效利用。大棚內安裝誘蟲燈,不用施肥,無需用藥,蔬菜、瓜果綠色健康,經濟價值高。
模式利弊分析
1.主要優勢。①養魚智能現代化:對低洼池塘、沼澤地進行工程化改造,變“開放式散養”為“集約化圈養”“跑道”養魚,外塘養水。水質自動監測、環境實時監控、定時自動投餌、斷電自動報警和應急,機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②高產、高效、高質量:從2018年生產情況來看,平均每條“跑道”產量能達到10噸以上;產品肉質緊實,沒有泥腥味;養殖過程科學投喂,少用藥,產品質量安全可靠,價格高。③綠色生態景色美:“跑道”養殖產生的糞便和殘餌通過吸污裝置集中收集,用于大棚蔬菜、瓜果灌溉,溶解性營養物質由外塘生態凈化,實現了養殖生產零污染排放;養殖基地周邊種植樹木、花草、鋪設草坪,成為新農村一道靚麗景觀。
2.存在問題。①“跑道”養殖硬化:水泥材質的“跑道”將養殖區底部全部進行硬化,磚砌的水槽穩固但不便于保養。②集污效果不佳:實踐表明,平底形集排污效率不高,容易造成池塘水質指標不佳,如果水質惡化會影響魚類生長或引發疾病。③外塘利用效益不高:“跑道”養殖區占總面積不到2.5%,外塘效益潛力有待挖掘。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